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热线服务 12329 | 12345 无障碍 适老化 智能问答
搜索
长者助手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21-03-05 16:10 来源: 本网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020年,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下称“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决策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1+6”工作思路和全年工作部署,突出双统筹意识,落实双统筹措施,围绕精准施策狠抓疫情防控,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公积金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0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聚焦“双统筹”,公积金业务发展稳中有进。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务实举措推进“双统筹”,全力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一是业务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实缴职工157.8万人,同比增长6.58%;归集资金167.7亿元,同比增长15.10%;提取资金103.4亿元,同比增长2.75%;发放贷款16313笔、13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49%、6.4%;回收贷款32.0亿元,同比增长43.56%;2020年实现增值收益5.619亿元,同比增长43.81%。二是助企惠民政策取得实效。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出台“受疫情影响企业可申请缓缴、停缴、降低缴存比例”“贷款保证金可用保函替代”“保障职工公积金贷款、提取权益”发布“延期后补”事项清单等阶段性助企惠民政策,为348家企业节省周转资金1.37亿元,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实施新修订的提取、贷款管理办法,实现政策惠民。三是我市公积金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11月,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大住房和城市建设研究中心等4个机构研究发布的2020年国内城市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中,东莞在全国341个城市中心总排名第11位,省内排名第2位;在国内城市中心中,发展结构排名第2位,发展增速排名第4位,发展规模排名第25位,资金利用率排名第26位,基本走在省内、国内前列。

  (二)聚焦“促消费”,有力维护住房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利用政策优势积极落实“一城一策、因城施策”房地产长效机制。一是出台新政,有序发展住房消费。新增商转公顺位抵押、延长贷款年限至30年、贷款展期、特色人才和五年未提取等三种额度上浮、低缴存额全额提取和租住公租房据实申请提取等利好政策。全年为16313户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134.2亿元,为职工节省购房利息支出34.2亿元。其中商转公顺位抵押(含商转公)笔数5182笔占31.77%、金额40.87亿元占30.47%,笔数较2019年上浮44.71%,更多缴存职工选择商转公降低还款压力。全年提取人数76.77万人,其中租房提取58.58万人、占76.3%;月缴存额350元以下无房职工全额提取人数29.99万人、金额6.56亿元,占租房提取人数的51.19%、金额的26.01%,公积金政策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向低缴存人群倾斜的作用更加凸显。二是维护稳定,积极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参与市“725”房地产市场调控,异地缴存职工申请贷款增加户籍要求,政策实施后,8月-12月,异地缴存职工贷款笔数、金额同比分别下降59.58%、58.65%。10月19日起分别将首套、二套房最高贷款额度下调了30万元,政策实施后,每月贷款发放额从4-11月月均12.6亿元降为12月的8.9亿元。为打击违规提取公积金行为,10月19日对异地购房提取增加时间条件,政策实施后,异地购买二手房提取由月均70余笔降为50余笔。

  (三)聚焦“放管服”,政务服务改革获得新的突破。将“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和“零跑动”作为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全部业务可全程网办。组建专班加快系统升级改造,上线单位网上办事大厅(二期),实现单位缴存类业务全覆盖,疫情期间阶段性助企政策均实现线上申请,包括单位开户在内的22个业务实现当场办结,100%事项实现即到即办;企业开具《守法证明》材料由3项精简至1项;企业开立公积金账户新增3个全程网办渠道,并纳入“一网通办”,企业只需递交一次材料,即可完成企业开办所有流程。二是省内首创二手房贷款线上申办功能。利用民政、不动产、征信数据互通,借助“莞政签”线上签名平台,在全省首创二手房贷款线上申办功能,在省内以及全国实现贷款业务线上办理零的突破,被广东新闻频道报道,多家城市中心前来调研学习。三是实现100%事项可网办。升级了单位、个人网上办事大厅,新增异地转入申请、逐月划扣签订、开具证明等事项全程网上办,实现100%事项可网办,51%事项可全程网办,全年共发生各类业务593.45万笔,其中通过线上渠道办理的有545.25万笔、网办率达91.88%。同时,12月份起,异地缴存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可在我市“跨省通办”。

  (四)聚焦“保稳定”,防范化解公积金领域各项风险。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安全稳定。一是全面抓实群体性追缴风险。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健全了市镇两级公积金沟通协调、维权纠纷、集体维权协同助力机制及信访案件转办制度,并深入园区(镇街)和企业调研,梳理上报《关于防范化解我市住房公积金群体性追缴风险的情况报告》,建立了应急预案等保障举措;靠前调处化解东城下桥冠茂皮具手袋公司、常平大东骏通公司、长安新崧集团集等群体性追缴矛盾,全年未发生因集体追缴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群众聚众上访等维稳问题。二是积极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7月份个贷率超过了流动性风险预警线,资金连续净流出,为预防资金流动性风险,我中心提前做好政策储备,积极介入并于6月1日将贷款供收比规定比例从60%调整为50%,9月份调整流动性调节系数工作机制,10月份下调最高贷款额度,相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是住房公积金缴存覆盖率偏低。全市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约为38%,企业不依法缴存住房公积金的问题普遍存在,多数缴存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未全员缴存等问题,历史欠缴造成的追缴风险隐患持续存在。二是个案受理及执法压力大,中心受理追缴案件量逐年增多,有向集体追缴发展的趋势,在执法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上压力较大;部分企业故意延缓案件处理进程,职工权益得不到及时伸张。三是资金流动性风险持续加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5月份开始,资金持续入不敷出,个贷率已升至12月末的92.51%,调整了部分贷款、提取以及供收比政策后,资金流动性风险还需持续关注。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大局大势,增强信心决心,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公积金系统前列。

  (一)稳妥推进缴存扩面。加强普法宣传;优化归集银行扩面考核机制,争取恢复对镇街的扩面考核,充分发挥园区(镇街)属地管理职能及扩面主观能动性,确保扩面工作稳中有进,从源头上减少追缴问题的发生。

  (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增归集银行和银行公积金服务网点;全面优化升级网厅、微信公众号、粤省事等网办平台,推进个人网厅提取、贷款类业务全程网办;深入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应用,实现不动产线上抵押、税务数据查询、工商数据应用和执法功能线上办理;加大服务质量评价监管,进一步提升中心公积金窗口和银行服务网点服务质量;对中心行政执法系统、守法证明系统、核算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管理效能。

  (三)加强风险管控。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善于变压力为动力,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公积金业务发展工作,助力全市“双统筹”夺取“双胜利”。抓实群体性追缴风险,密切关注公积金领域维稳态势,及时调处化解群体性追缴事件。抓实资金安全管理,加强资金运营动态监控,加强业务稽核和电子稽查,持续关注资金流动性风险。

  (四)建强组织带好队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积极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好廉政管控,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干部职工综合能力培养,狠抓执行力,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人才支撑。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2021年3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